吕其明获得“七一勋章”,《红旗颂》是他夜以继日饱含热泪创作


来源:安徽新闻网 作者:安徽新闻 发布时间:2021-07-02 11:05:32


  六月二十九日上午,七一勋章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隆重表彰了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,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。其中,有名电影音乐作曲家、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吕其明获此殊荣。


  吕其明出生于1930年,10岁时与父亲一起参加新四军,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一个有76年党龄的老党员,也是新中国培养的一批优秀交响乐作曲家,有名电影音乐作曲家。


 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,就是为党、国家、人民创作。20岁初习作曲,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音乐生活;35岁写成名曲,一部《红旗颂》成为新中国音乐界的经典;此后,无数杰作见证了祖国和时代的变迁;90多岁,他仍然沉醉于创作,充满活力...吕其明的经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部激动人心、激动人心的生动教材。


  吕其明表示,能在有生之年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,他非常兴奋,这种荣誉在我心中是沉甸甸的,这是党对我70多年来坚持全心全意为党,为人民创造的肯定和鼓励。我们要继续努力,分秒必争为党和人民留下更多的作品。


 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电影集团提供。


  红旗下长大,在战争中成长。


  一九三○年五月,吕其明出生于安徽无为县,父亲吕惠生是农业专家。一九三九年秋,父亲被国民党列入追杀黑名单,吕其明跟随父母前往淮南抗日根据地。自童年以来,他的生命与命运,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。


  十岁时,吕其明和父亲一起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师抗敌剧团。军队的生活非常艰苦,抗敌剧团不仅要行军、表演,还要鼓舞士气,到了营地就准备晚上为士兵和平民表演。因此,吕其明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极其艰苦的生活考验。


  一九四二年春天,作曲家贺绿汀在部队联欢会上演奏小提琴,为吕其明开启了音乐之门。在三个月的时间里,贺绿汀帮助剧团练习歌曲,教授乐理,提高音乐水平。经过贺绿汀的言传身教,吕其明对音乐的向往更加强烈,小提琴梦深深植根于心中。


  一九四五年,父亲吕惠生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,四十三岁。到了刑场,吕惠生高呼中国和平民主万岁,中国共产党万岁,用一腔热血表达了对党的忠诚。同年九月,15岁的吕其明在一个老乡家,在油灯的照耀下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
 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入党时的情景,那天晚上,在一面自制的党旗下,我们共有三位同志向党旗宣誓,要把一切献给党,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。自那时起,我就立志要做共产党员,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党员的标准来做。


  在经历了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之后,吕其明跟随大部队一路南下。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,上海宣布解放前一夜,吕其明和华东军区文工团成员入睡在上海老北站的凳子上,度过了他一生难忘的十九岁生日。


  吕其明


  学而不已,坚持为人民做艺术。


  经过战火洗礼、生死考验,吕其明的忠诚度已经融入血脉。解放后,吕其明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集体转到上海电影制片厂。他曾经学过小提琴,被分配到管弦乐队当小提琴演奏员,从而成为一名新的中国文艺工作者。


  士兵出身的他,有战胜一切的意志,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坚持5年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,完成作曲系所有本科课程。在工作之余,他致力于研究音乐理论和中外音乐作品。


  吕其明对创作的态度极为严肃认真,他坚持两个原则:一是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;二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,创作要扎根于人民,深入生活。每部作品都深入生活,他说:坐在亭子里,什么也写不出来。坚持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,创作出充满活力的作品,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。


吕其明获得“七一勋章”,《红旗颂》是他夜以继日饱含热泪创作


  一九五九年九月以后,吕其明先后担任上海电影乐团副团长、团长。为更好地创作电影《红日》的插曲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,吕其明率领词曲作家杨庶正、肖培珩深入山东胶东地区生活,在胶东民歌中寻找灵感,随后以大众熟悉的旋律唱出沂蒙地区的美景和军民鱼水。


  有一年,吕其明接到了纪录片《大庆战歌》的配乐任务。他没说买火车票就踏上了东北的土地,来到了冰雪中的大庆,和石油工人一起吃饭住在一起,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上的寒冷中体验生活。为了给纪录片《鞍钢在建设中》配乐,他在鞍钢生活了近两个月,在工厂体验生活,参观劳动模式。深入生活,扎根人民,简单自然地倾诉真情,不断探索求新,让吕其明的作品经久不衰。


  吕其明年轻时。


  热泪盈眶,创作《红旗颂》


  《红旗颂》是吕其明1965年奉命的作品,是为第六届上海春天音乐会创作的。它以开国大典为背景,描绘了天安门上空,升起一面红旗时雄伟庄严的景象。


  那时,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召开会议,各单位报告的作品一一过堂。初选之后,大家一致认为歌颂党、祖国、人民、人民军队的作品有高品质的音乐作品。指挥家黄贻钧一锤定音为红旗颂。在场的前辈们纷纷关注少壮派吕其明。


  五月份就要表演了,容不得吕其明半点犹豫。于是他闭门在家潜心创作。尽管是奉命作品,但对红旗的感悟,吕其明却是人能比拟的。他的成长经历为这首曲子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。硝烟弥漫的战场,勇往直前的战士们,战旗在前赴后继的战士们手中接力,挺立,父亲的勇敢就义,天安门城楼前红旗的海洋,检视着时势不可挡的英雄步伐,这些情景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激情。红旗在他心中升华为崇高而伟大的象征。


  整整七天,吕其明夜以继日,泪流满面,奋笔疾书。我在红旗下长大,是党把我培养成作曲家。我对党和红旗有很多感情。在这首曲子里,我找到了党、祖国和人民的感情交汇点,所以我写的时候泪流满面。


  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,《红旗颂》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舞台演奏率高、媒体播放次数多的音乐作品之一。从那以后的54年里,吕其明不断改进作品。《红旗颂》于2019年定稿,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。今年5月26日,也是吕其明90岁生日。他说:我把我的生活和共和国70年一起写成了一首歌。这是我送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,祝我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。



上一篇:"富贵闲人"贾宝玉也就是表面上的悠哉乐哉?
下一篇:复旦大学史上的校花,一生获得2次的幸福爱情

娱乐 | 体育 | 科技 | 房产 | 时尚 | 育儿 | 文化 | 数码 | 健康 | 生活 | 旅游 | 美食 | 教育 | 汽车 | 宠物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

安徽第一新闻网涵盖了全面的安徽时事新闻,民生大事件都可以阅读到,24小时为大家报道文章.